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名人名例

名人名例

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教授

加入时间: 2022-11-17 23:35:23 点击:535次

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教授在白云书院讲易学--易学首先是个大智慧 

     2007年07月1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涛,将在本报与大连图书馆合办的白云书院传统文化论坛上,以《周易卦象新解》为题,跟大家聊聊易学。 

提起易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民间的方术,而在张教授的研究领域里,也多次出现了易学建筑的字眼,那么,如何评价民间易学?如何正确认识易学中的这些预测智慧?昨天,记者通过电话,与张涛教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易学是我们先民对经验的总结 

记者:易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正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并有“《易》乃群经之首”的说法,那么我们目前应该怎样评价易学中的预测功能? 

张涛:《周易》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生、成长、定型的整个历史,它是我们先民对经验的总结。就方术而言,确实有预测功能,但你要求它百分之百的准确也不可能。这只是个概率问题,任何科学都有适用范围的问题。我们先民的这门学问,其产生用的是归纳法,我们叫它“诗性的归纳”,实际上里边还有直觉思维的成分。而西方的科学多用理性的演绎方法。 

过去我们把易学分为精英易学和民间易学,方术,属于易学中的数术之学——易学分数、象、理、占四个方面嘛——也属于民间易学的范围。但我们认为不应该将精英与民间简单割裂开来,如果没有民间的力量,易学也不可能影响如此广泛,实际上在过去精英与民间是相同的,今天也应该互相沟通。 

和谐的理念源自《周易》 

记者:这么说来,以前我们简单地把方术看作封建迷信,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解了。 

张涛:当然。《周易》里边有许多值得我们发扬的思想,实际上儒家和道家的思维方式,与《周易》也是一脉相承的。而我们目前所说的和谐的理念,最早也来源于《周易》,“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这是《周易》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什么意思呢?“保谓常存,合谓常和”,天地万物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观念也是《易经》里的。 

善用大智慧而不滑向迷信 

记者:我曾经采访过许多文史学家,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是通易学的,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变迁,都有很高的认识,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而且我发现,市面上许多易学的书,包括风水学的,多是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写的,是不是说他们每临大事,都要先算上一算? 

张涛: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存在着,但遇事先算上一算,其实还是不常有的。易学首先是个大智慧,有一句话叫“善为易者不占”,这是荀子的话,过去许多通易的大儒也不以此术博名博利,大家一直贯彻“善为易者不占”的信条。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先占卜一下,那就是一种迷信了,并不利于人生。 

张涛教授简介: 

1961年11月生于山东临清,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易学研究基地成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学术思想史及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致力于易学文化研究,已出版易学研究著作多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担任文化顾问、建筑设计总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