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成人改名

成人改名

起名改名-邓小平曾有三个名字

加入时间: 2022-11-18 09:05:43 点击:259次

邓小平曾有三个名字著名共产党人改名趣事
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机《文赋》中有“不懔懔以怀霜,老眇眇而临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为“秋白”。

刘少奇原名刘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学读书的刘渭璜对同学张子珩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应当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改名为刘少奇。

王若飞原名王荫生。他从小就崇拜岳飞,在读了《木兰辞》后,又有感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遂改名为“若飞”。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她在周南女校读书时,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一位运动员夺得400米冠军,到达终点后却晕倒了。有人说这个运动员虽然精神可嘉,但为了一次比赛拼命不值得。向警予不同意这种观点,说:“这位同学的拼命精神十分可贵。从今天起,我决定改名为‘警予’,警钟的‘警’,‘予’就是我。我要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这种拼命精神去求学救国家。”

黄公略原名黄汉魂。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由于崇拜西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的谋略,于是,他改名为“公略”。

萧楚女原名萧树烈。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萧树烈从爱国诗人屈原的“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诗句中得到启迪,取了屈原用来象征爱国志士的“女”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表示他要作“楚女”的伟大抱负。

关向应原名关致祥。曾任八路军一二○师政委。1924年5月,他离开大连来到上海,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在闸北市民协会协助陈为人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又进入共产党人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并改名“向应”,意在立志响应“主义”之召唤,为之而奋斗。

罗亦农原名罗善扬。1927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长江局书记等职。大革命时期,他从事工人运动,曾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曾对其夫人说:“我过去的名字叫罗善扬,现在叫亦农,意思是我既能为工人服务,亦能为农民服务。”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领导了广州起义。参加革命后,他改名为张太雷,其含意是立志把自己化为改造社会的“巨雷”。

彭湃原名为汉育。他是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等职。他之所以要改名为“彭湃”,是为了激励自己像浩瀚的大海那样汹涌澎湃,去冲刷黑暗社会的污泥浊水。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5岁时,邓先圣到村里的私塾读书,私塾的老先生觉得孔子才是圣人,就对其父邓文明说,“先圣”这个名字得改。邓文明觉得有道理,就请老先生给孩子取个名字。老先生说:“我看就叫邓希贤,希望他将来成为贤人。”就这样,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好多年。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这时,邓希贤受党中央指示到武汉工作,便改名为邓小平。

董必武原名董用威,号璧伍。“用威”语出《尚书·大禹漠》中“董之用威”一句;“璧伍”出自《汉书·律历志》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一句。辛亥革命爆发后,董用威满怀救国壮志投身革命洪流,从此,他摒弃原名,以“璧伍”之谐音,改名为董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