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成人改名

成人改名

起名改名-易学大师来知德

加入时间: 2022-11-18 09:05:43 点击:441次

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唐,明嘉靖四年(1525)出生于今梁平县仁贤镇华安村白鹤湾,卒于明万历三十二(1604)年。明代著名理学家,享誉海内外的注《易》大师。所著《周易集注》世称绝学,是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惟独一人,故称夫子。

深山苦研

    来知德自幼聪明好学,八岁能诵,九岁能词,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嘉靖三十一年中举。他立下了"原学孔子"宏愿,以攻经入手,将明朝召集诸儒纂修的《五经性理大全》日夜诵读。读及《周易》,方知诸儒皆忘却了象数,只言义理。在釜山斗室,静坐六年悟道养性,对《易经》图象无所领悟。从此,下决心离开梁平家乡到今重庆、湖北交界处的万州开发区五桥长滩镇那茂林修竹、溪水潺流的虬溪深山丛中,苦苦研读《易经》原著,方知离他已二千余年的《易经》原意。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丝不苟的态度,废寝忘食研究29个春秋,有时思考10夜不睡,数日忘食。万历26年戊戍,世称绝学的《周易集注》终于成书问世。

成就卓著

    "四圣"是按世上万物之象来定的八卦,《易经》本以物象出现,来夫子重点研究事物的本质,以象数为宗,强调理、气、象数相统一,专取《系辞》中错综其数以论易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阐,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门户;为《易》林找回了孔子《易》原璧,使失去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故震惊《易》林,《周易集注》被称为绝学。

    在先天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基础上,来知德悟出并进一步阐明了"阴阳对侍,阴阳平衡"的理论。中医学利用来夫子《周易集注》中的"阴阳平衡"理论,医治疾病,提高了疗效,丰富了中医理论宝库。
 
    《周易集注》体现了来知德朴实的辩证观点,世上万物是发展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他不盲从孔子也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来知德的著作较多,著有《釜山虬溪诗稿》,游记有《华山》、《峨眉》等;理学有《周易集注》、《大学古本章句》等;自省有《谨言功夫条目》等;训诫子孙的有《家训》等。数十万字著作面世,世人惊佩不已。

来公风范

    来知德注《易》成就显赫,从不居位高傲,而是对自己及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万历三十(1602)年,朝廷赦封他为"翰林院待诏"(朝廷搞文书工作的官),已78岁的他以父亲来朝足疾,母亲丁氏目病,坚辞其职。嘉靖三十一年(1603),来知德以儒学生员中理经科乡试第五名,按规矩,可由邻里乡人出资建举人牌坊。他却为邻里着想,不图虚名,对御史请辞。御史准辞,即书"清节可风"赠给他,送给他30两银子作路费,被谢绝。

    来知德辞职,朝廷御赐其"崛起真儒"、"一代大儒"。在他80岁时,皇帝还命地方官府常过问其生活情况,将其奉为国家级的有名学者,享受朝廷优厚的殊遇。万历三十二(1604)年,来知德终老山林,万历丁未(1607)年,朝廷下旨在今梁平县城西农机二厂处来子墓前大道上,修建一座上刻"聘君仁里"四个钦命大字的石牌坊,以示对来知德的怀念。

    历史对来知德评价极高,称其是"始知千载真儒,直接孔氏之绝学,虽朱程复生,亦必屈服"。人们专建"来公祠"以纪念来知德,因战争所毁,数次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