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易经学院

易经学院

尹昌日 易学对中医学的启迪

加入时间: 2022-11-21 10:06:16 点击:337次

易学对中医学的启迪

摘  要: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经》内容广大,天地人间的道理无所不包,十分完备。本文试图把《易学对中医学启迪》这一古老而神趣的话题做一探讨,以示易医同研,互进发展。
关键词:易经  中医  启迪

《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经》内容广大,天地人间的道理无所不包,十分完备。本文试图把《易学对中医学启迪》这一古老而神趣的话题做一探讨,以示易医同研,互进发展。

正论之前需要引述的是,《周易》、《易经》与《易学》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周易》是殷商后期周朝成书,《易经》是孔子著《十翼》以后所称,《易学》则广延至阴阳五行之理。仅就《周易》之书,不含孔子《十翼》对阴阳五行观谈得很模糊。孔子以后有了阴阳、五行说。阴阳理论的完整体系,当是秦汉,故易医同源说,应当指《易经》、和《易学》。

一、《易学》之命理对中医学的启示

《易传》的开篇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论阴阳的开始,接下来“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也是论阴阳的。这里的阴阳指天地阴阳,历法所论的“天干”,是日月对地的阴阳五行,“地支”是地与天相互影响而产生的阴阳五行。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这里的“真”,指“真气”,又名“元气”。什么是“真气”?应当是父母给予的一个出生“元气”。也就是“命理学”讲的八字之“命”。这个八字“真气”禀赋与父母、天地、日月之气而生。“生命”无外乎在某一个区域、场合、时间、由阴阳交媾而产生。这个“真气”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决定一个人从孕育→出生→强旺→衰弱→死亡的规律。人的命运是有规律的。试举例说明:

一女命造:

戊子  02甲寅  42庚戌

乙卯  12癸丑  52己酉

乙未  22壬子  62戊申

己卯  32辛亥  72丁未

此命造显示:乙木生春卯月,年上子水,日支藏乙木,时支卯木,先天肝气旺。排便八字即告知其肝胆先天有疾病,晚年金木相战当注意。信息回馈说:2010年子女为了让父母健康长寿,迫使母亲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结果确定肝有水细胞阴影。

在命理学中,通过一个人出生的八字,分析五行偏枯失衡,何时出现异常,并非难事。那么我们来看一看《黄帝内经》的论述。

《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道”,是自然法则,人的生存要与阴阳之自然规律相协调,食欲、起居、劳作亦同,才能“形神俱”,体表健康,精神矍铄。

我们再来看《易经》的论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里的“精”,当讲“阴精”;气,是“阳气”;游,是“散”;魂,指中医讲的“魄、意、志、思、虑、智”。当“精”不藏于内(守),阳气之“游魂”就会变化。与《内经》“精气神”人生之三宝没有异类之说。

归纳前段叙述,得出结论:人之“真气”,概括为“精气神”,保护“精气神”要内守,“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法道自然。人的病理变化,从诞生开始,有其变化的轨迹,这点通过命理学可以提前预知。

《黄帝内经》上讲: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当然能治病的未必就是下医了。

在此讲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遇到一个人,那个人称赞他说:“你真是神医啊,能够起死回生。”扁鹊很谦虚的说:“我家有三个兄弟,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明,他能够觉察疾病未发生之前的征兆,消弭于无形,防患于未然。二哥的医术也很好,疾病刚刚一发,就能够觉察到,并且能够治好它。我的医术是最差的,要成为大病以后才能够治疗。”    

二、易医同源说

《易学》之精髓在于阴阳,变化是根本。《中医学》也论阴阳变化。易医所论同为阴阳、五行,论阴阳消长,五行在四时之变化。

阴者:藏也,沉也,静也,润下也;阳者散也,上也,动也,升也。五行:金、木、水、火、土。金为肺、为大肠、为秋;木为肝、为胆、为春;水为肾、为血液,火为目、为心、为夏;土为脾、为胃、为四季。《易经》与《皇帝内经》论事,均采用比类双向推导方式。

易学五行相生理论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易学五行相克理论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消长理论即:

状态
 

 






季月





































 


 





 



 



 



 



 



 



 



 



 



   《易学》与《中医学》四时应气,同源一辙。现来了解一下《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皇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凤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立 夏

弱风



夏至

大弱



立秋

谋风



春 分



婴儿

 

中 央

秋 分



刚风

凶风



立 春

大刚



冬 至

折风



冬 至

 

 

 

这里的八风指八方之来风。对五藏带来影响。《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素问》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因此,风与众邪所为之病可统称为伤寒。中而即病者名急性伤寒,中而后发久治误治反复发作者名慢性伤寒。“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也”。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是指五行相克。春为木,长夏为土,冬为水,夏为火,秋为金。

下面论述的是四季病症及治疗方法,即: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皇帝内经》论一日之阴阳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午时为阳极之时,午时后至戌时,为阴中之阳,子时为阴中之极,子时候为阴中之阳。

子午流注,针灸学辩证循经,按时取穴的一种操作规程。它是以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原则取穴,达到更好的疗效。

岐伯曰:“……东方青色……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上述观点与《周易》震为东,为青,为木,时为寅、卯;离为南,为赤,为火,时为巳、午;坤、艮为土、为中央,为黄、时为长夏(辰戌丑未);乾、兑为金,时为申、酉;坎为水,为北,时为亥、子一致。只是《皇帝内经》比类的更加详细。

综合论之,阴阳五行同源说一体,易医同理。只是叙述详略有别,比类详尽不同,生克制化理论相同。

三、易象诊病对中医学的启迪

《周易》是卦符号和文字组成的书。她的奥义在八卦符号。《易传》说,八卦相摩相荡,使成六十四卦。卦者,挂也;卦者,象也。八卦以象告。六十四卦的组合,显现出不同的卦象,卦象既出,病理就会出现。如:《地天泰》之《山天大畜》,互卦为《雷泽归妹》六爻动,上六阴变阳。六为先天《坎》卦,坎为水,水为肾,《坤》土克《坎》水,土为甘性,水位泌尿。直解为“糖尿病”。

张景岳的爻位藏象理论,对当代易医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阴初爻为命门、六二为肾、六三为肝、六四为脾、六五为心、上六为肺;初九为膀胱、九二为大肠、九三为小肠、九四为胆、九五为胃、上六为三焦。

这是张景岳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为阳”的理论,结合八卦爻位而得出的结论。

张景岳的八卦爻位藏象理论,为确诊疾病提供了快捷的办法。试举医案如下:

1、韩国一女士求测,问:“老师,你看我现在身体怎么样?”起卦得:《山水蒙》卦,我回答“您有肾结石”。对方说:“对”。解析:在八卦中《坎》代表肾,《艮》代表石。直解,卦象显示为“肾上有石”。

2、一女士求测,得其卦为:《济既》,互卦:《未济》,之卦:《蹇》。诊断出:三十六岁心脏有疾病,有肾有结石,晚年恐有加重、膀胱有疾病。本人惊讶。

根据张景岳爻象理论,初阳爻“膀胱”,又《离》卦象似女人之阴部之肾脏血液系统,结合变卦《艮》之含义,判断为肾结石。心脏疾病是主卦《既济》上水下火,火克水断,又至下往上读《离》先天八卦数为3,《坎》为6,故判断36岁。

四、古代易医结合医案的启迪

1、《蛊》卦。《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巨将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德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宠节,有灾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三。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归之。”

医和为晋君看病卜“蛊”,《蛊》指因过于沉溺于女色而造成的精神错乱,昏迷一类疾病。医和用《周易》蛊卦分析认为:蛊卦下巽上艮,巽为风,艮为山,是风吹落山木之象;巽为长女,艮为少男,是女惑男之象,男沉溺于女色。

2、膨胀。《否》、《蛊》、《颐》卦。朱丹溪在《膨胀论》中以《否》、《泰》两卦分析膨胀的病因认为,膨胀是由于脾土受伤造成。脾具《坤》静之德,而《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脾上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生,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蛊卦的互卦是兑卦和震卦,兑主肺气而艮止,有气滞之象;震为肝,肝藏血,血止而瘀,血不行而化水,故鼓胀而有气,涉及肺、脾、肝、肾四脏。 

3、战栗。《泰》极则《否》。战栗,又称寒战。表现为自觉寒冷并拌随身体颤抖。刘河间则以《易》理为据认为是火极似水作,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产生寒栗。子正一阳生,到正月寅,则三阳生,得泰卦,泰卦通利而不脾寒;五正一阴生,到七月申则三阴生,的否卦否泰而不通。然而否极则泰,泰极则否,故六月泰极,则地中至寒,十二月否极,则地中至暖。

结论:医药名家孙思邈和明代名医张介宾认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无论是孙思邈、张介宾还是李时珍乃至当代的医学名家,都对《周易》有深刻的研究。足可见《易经》对中医的作用。

易医本一源,具有协通共研发展之性。即:《易》给予《中医学》以理论内涵,《中医学》学的藏象与经络理论,又对易学的发展带来了研究的新课题。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代之易学与中医学各为独立学科,但其本源理论在互相促进发展。本文之目的也在于此。

[ 作者:尹昌日 国际易学大会常务副会长 延边周易学会会长 ]
[ 易医同源,易理浩繁;当今易医,更应研专;中医瑰宝,再登云天;作者关注,启示医研。———耿  奎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