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易经学院

易经学院

《易经》与“区域规划”范翠垂东

加入时间: 2022-11-21 13:43:46 点击:264次

1.论文标题:《易经》与“区域规划”
 
2.论文提要: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哲重要的理论。它着重对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以及人事伦理进行理性的思考。是先哲们对于人和自然界的现象和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概括与总结。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同时也是世界观。
 
我的理解,《易经》最主要的本质是“变化”或说“演化”。是对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 种“科学发展观”。由于“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区域(客观事物)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与布局规划。势必要对区域系统进行哲学思考,探求区域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两者之间便对应起来。
 
在区域规划中,要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和掌握区域的各要素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演化趋势,就需要多种理论做为基础,但总应该有一种总的理论作为统帅,中西方的区域规划理论众多,但基本上是从某一局部出发,解决的是局部的问题,因此,寻找一个既简洁又能包容一切的理论,显得非常重要。作者在全面学习“易经”的理论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规划实践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初步地认为:“易经”在区域规划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扬弃传统的《易经》,运用“易经”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科学的“区域规划思维”,或许可以昭示新的区域规划理论及方法论的思辩形式。或许在纷繁复杂的区域系统中摸索出系统演化规律性的道路。从而为区域规划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建立强有力的基石性理论。促使区域规划更具现代和科学特征。
 
3.作者:范垂东,主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
4.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中华周易联合会理事
 
《易经》与“城市规划”
 
 
                        中国传统哲学的启示
 
1.易
 
1.1易的概念和本质
 
“就世界观而言,《易经》认为宇宙兴衰的功能,完全出于自然,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也应自觉地效法这一精神,而无出其外。
 
从方法论来说,《易经》就是以圭表为支点,用时间和空间将万事万物使其功能(而作具象结构)统一起来的一个逻辑体系”。
 
“伏羲画八卦,提示了宇宙间的普通规律,文王演周易,将这一规律运用到万事万物之中;孔子作大传,更将其上升至哲学的高度。
 
《易经》为六经之首,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类。”
 
易经之“易”字由古文“日”与“月”二字组成,日为阳,月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天道”、“人道”和“地道”。充分揭示了“天地人”三才间互动的简单又深奥的哲理。
 
“易”在这进而又兼具“简易”、“变 易”、“不易”三种含意。
 
宇宙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说“变易”。然而变化不息的宇宙,却具备恒常的法则,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天地是一个大人身,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作为小宇宙的人,也同具备这种法则,所以说“不易”。
 
了解了大宇宙的不易之法,就可以遵循其规律去做了。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作为小宇宙的人,也就有法可依了,所以说“简易 ”。
 
因此,用“易”的思维方式去探求自然现象就无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易经》作为六经之首,为整个华夏文明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传统道德、 文化权威的象征。
 
尽管它以占卜为形式,但“大易者不言占”,其具有的意义依赖于它对宇宙普通规律的深刻提示。
 
“易经”中的“经”即是“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为“经”。
 
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易”的定义,可以看出:
 
易:含有如下意义:
 
①容易(跟“难”相对)
 
②平和
 
③<书>轻视
 
同时,也含有以下意义:
 
①改变、变换
 
②交换
 
③姓。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易”的本质概念应是 “变”与“动”的。“易”即是“道”。
 
周易特别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其时限,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必须合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即“中”。
 
1.2“易”的哲学思想
 
(1)“易”首先是“变化”的概念,它揭示出了自然界和人的发展具有变化的意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自然界变化发展史,乃至任何事物的发展史,都可以确定地判断出“万物皆流”,即“变”。“变”有“小到大”、“大到小”;“有到无”、“无到有”;“增加到减少”、“减少到增加”;“前进到后退”、“后退到前进”;“生到死”、“死到生”等众多方向性的变化和质量上的变化。这应指出的是“质”的变化,“质量互变规律”提示的就是从量变到质量的发展过程。
 
(2)“易”其次是“不变”的概念,即“不易”。“不易”是大道,是恒定的法则,万物是千变万化中,具备着“恒定”法则,这就是变。
 
(3)“易”再次是“简易”的概念,即大变化中,还有“小变化”中的法则,大宇宙中在“不易”,小宇宙中就有“简易”这昭示了“变”与“不变”的关系。
 
认识和掌握“不易”“简易”对于在变化中的万物规律而言,就能够正确地去“变易”,阐明了“宏观”与 “微观”的相互关系。
 
万物中的“分”“合”“互动”“普通联系”交织在一起,即构成了一幅“宇宙图景”或“世界图景”。
 
2.区域规划
 
2.1规划的概念
 
据《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规划就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这里表明了“时空关系”。“全面的”即是系统的,是广泛的,是整体的。在空间上定位了“总体”“整体”的范围;同时也表了“时间关系”, 即“长远的”,这个“长远”是有阶段性的长远,并不是 “无限远”,是一种“无限”中的“有限”,一般而言,我们对某种万物考察其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一定时序阶段上的。如5年、10年、15年、20年、30年、50年、100年等等,同时是一种“矢量”,它是向前的,是有“时间箭头”的。
 
另外,“计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工作或行动以前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这里含有“预先”的时间概念。
 
因此,“规划”的概念它具有“时空”性,也具有特殊的“预先所为性”“预先所为”无疑表明了“人”在起主观能动作用。因此,规划中的主体应是人和人所要为的对象所构成的。“人”对“对象”有所为,“对象”对“人”也必然产生作用。
 
因此说 “规划”就是“人”与“人所为的对象 ”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和结果。
 
2.2区域规划的概念和本质:
 
前面提到规划的概念,那么对“区域”这一特定的事物进行“规划”活动,就特之为“区域规划”。
 
“区域”是人类社会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中,在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和水平时,才出现在地球上。它具有产生、发展、变化的种种条件。它集聚的地理空间位置上的一种人、物集合体。它的特点比较明显的有:
 
①人的一种空间上的集合。
 
②是以人类活动为主的一种空间。
 
③产生经济活动的人,从事各种生产、交换和消费的活动。
 
④它是一种载体,是多种物质、能量、信息的共同体。
 
⑤它是一种环境,是相对于宇宙大环境的小环境。
 
⑥它是一种系统,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相互关系。
 
⑦它的物质构成较农村聚落物质构成具有较大的公共利益性。
 
⑧它是一种文化形态。
 
2.3区域规划的哲学思想
 
①首先,区域规划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地域上客观反映,它是一种客观事物,因此,唯物论思想必然要作用之。
 
②第二,区域规划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高级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理念行为。
 
③第三,区域规划是对于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构成的系统进行调控过程,目的是符合经济、社会、环境的要素要求,具有综合性。
 
④第四,区域规划是对系统外部各种影响条件进行分析评份,综合内部发育的基础,进行预计划,它有超前性和前瞻性以及长远性。
 
⑤第五;区域内部系统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在不断变化和相互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具有绝对的变动性。这种“变”显然可以和“易”进行统一。
 
⑥第六:区域中的相对稳定性因素:如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等;非稳定因素:如政治条件、社会机制、文化形态等因素共存,如何辩析某区域的前进性的主导因素,这显然要深刻抓住区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才能推动区域良性发展。
 
⑦第七,某一区域和周围环境(有大环境、小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必须综合地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因此,普通联系的观点也须深入每一个规划工作者的人心。
 
3.“易”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易”显然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且它是一种“变化”哲学的思想。而区域规划又是一种针对变化的“区域”来对“区域”进行预先安排。所以说“易”与“区域规划”密不可分,而且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哲学思想。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区域规划中,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势必为中国的“区域规划”具有高度指导意义。
 
①“易”在区域规划的诸理论中,应是顶尖的位置,它是区域规划全过程中的主线性理论,是“魂”。
 
②“易”的根本是在“变”、“动”,区域规划的对象“城市”无疑是时刻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物质在变、能量在变、信息在变。这一切“变”构成了城市的“变”的图景。变是有法则的,“不易”是大环境、大宇宙。“简易”是小环境、小宇宙。法则 无处不在。因此,在“一切皆流”中有秩序,这是规划的真实依据。
 
(3)“易”的方法论是区域规划中重要的方法论。“易”阐述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各种关系,它从整体入手,又在整体中的部分之间进行千变万化,显然这符合区域系统的特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说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分分合合、循环反复是对事物的分割和重组。城市系统显然具备这种特性,如建筑物与用地、构筑物与用地、联系方式与用地、经济活动与用地、社会活动与用地、用地与环境等等,都是一个系统下的相互关系作用的图景.
 
4、“易”在区域规划中地位和作用.
 
4.1地位
 
在区域规划实践中,产生了反映局部利益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模型,大量产生并在产生着,而“大一统”整体理念和理论,特别是针对中国特色的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还未建立起来,作者认为“易“的研究和应用,与区域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区域规划特别是中国的区域规划找到一个根本性的理论和方法,“易”也许是最适合的。它应将综合性、整体性、辩证思维性、长远性等诸方面为区域规划作出贡献。如果说诸多的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是“术”的话,那么“易”就是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的“道”,只有将“道”研究透彻并积极应用到“术”方面。区域规划才会显示出它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巨大威力。
 
4.2作用:由于笔者对“易”的研究还只有粗线条的、初步的,因此,对于“易”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本文的目的也正因为“易”的神秘与高深,所以,需要有识之士加入到“易”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研究方面上来,以求中国传统哲学在新时期的复兴。概述而言,“易”对区域规划有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①“易”要表达的是“合二为一”的思想,在区域规划中要充分给以重视,万事利弊共存,寻求一种较优方案是多方案变化中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较经济、较合理,为下一步发展创造积极条件,而非消极因素是首先应该认识的。
 
②“易”中的对未来趋向进行预测,无疑应该在区域规划中加以灵活运用。我们对未来的发展结果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地预知出来,但是遵循事物发展若干法则,则是我们应该能够做到的,在秩序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秩序,恰当地提示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变易”就会被认识。“不易”、“简易”就会有所遵循,事物会向我们期待的那样比较现实去变化和发展。
 
③“大易者不言占”,在“易学”中“占卜”无疑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但是它毕竟只是形式,因此,运用“易”来做“区域规划”必须旗帜鲜明地认识到“易”的科学性,它是一种“科学发展观”而决非“机械论”和“宿命论”,它是在事物运动中发展并运用的,是“活”的东西,而非“死”的东西。它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高度的融合,以求城市发展沿科学轨道前进。
 
④“易”是一种整体概念,因此,在区域规划中,运用整体分析的思维模式,来把握区域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现代系统分析方法与“易”不谋而合。值的注意的是,“易”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在学习中批判,在批判中进行新的综合,赋予“易”时代的气息,使“区域规划”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应是一种新的理论性的回归。也即是一种新的进步。